近日,由國家林業局保護司、陜西省林業廳、陜西省科學院主辦的“中國·陜西林麝首次野化放歸”活動在位于陜西省寧陜縣境內的寧東林業局響潭溝舉行。
隨著裝有林麝的木箱箱蓋被迅速提起,13只人工繁育的林麝如離弦之箭沖出木箱,奔向秦嶺的高山密林深處。這是陜西省為拯救復壯林麝野生種群、促進基因交流做出的新探索、新嘗試。
林麝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,與大熊貓、朱鹮、金絲猴、羚牛、金錢豹共稱“秦嶺六寶”。林麝又名“香獐子”,是偶蹄目鹿科的一種林棲動物,具有清晨黃昏活動、白天休息基本不活動的習性。雄麝所產麝香有“軟黃金”之稱,自古就是珍貴的中藥材,屬國家戰略儲備物資。上世紀九十年代前,由于麝香市場的巨大需求和價格的誘惑,我國林麝野生資源狀況急劇減少,種群數量已從20世紀50年代250余萬頭銳減到目前2萬多頭,陜西省目前野生林麝種群數量僅有4000余頭。為了恢復和擴大林麝種群數量,近年來,陜西加大了林麝野外種群和人工繁育的力度,并將林麝保護列入“十三五”規劃,確定了長遠保護和發展目標,申報了國家級林麝工程研究中心,建立了良種繁育基地。
目前陜西省人工林麝存欄量1.3萬只,養殖數量全國第一。此次放歸的林麝,是從林麝人工種群中選調的優良個體,在鳳縣林麝科學研究示范基地開展了體況檢測、采食馴化、天敵躲避等馴化,提高林麝放歸后適應野外生存環境的能力。
據了解,放歸的13頭林麝中,8頭佩戴有GPS項圈。科研人員將會從被放歸林麝的生境選擇、活動規律、繁殖狀況、疾病與寄生蟲、種內與種間關系5個方面進行連續跟蹤監測,掌握其活動、休息時間分配、不同生理時期的活動特征,了解其對生境變化的適應機制,為今后的野化放歸積累經驗。
手機:15596967858
郵件:1883574@qq.com
地址:延安市寶塔區東方明珠小區3號樓1單元12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