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麝又名香獐,因雄麝有香囊,其分泌和貯存的麝香有“軟黃金”之稱。由于長期屢遭非法捕殺,致使林麝數量急劇下降。林麝,已成為瀕臨滅絕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。
“今天取了260克麝香,差不多能賣16到17萬呢!”3月27日,鳳縣平木鎮劉家莊村林麝養殖戶周小寧,端著剛取出的麝香樂得合不攏嘴。
鳳縣是我省重要的林麝棲息地,10多年來,鳳縣堅持林麝保護與經濟發展并舉,走上了一條林麝保護和農民致富“雙贏”之路,讓原來不足百頭的林麝,發展到如今的5400多頭,占全省存欄總數的70%、全國50%以上,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人工養殖基地。
從非法捕殺到合法養殖
資料顯示,20世紀50年代,鳳縣野生林麝數量在千頭以上。從80年代開始,由于全國麝香供需矛盾十分突出,每克麝香由過去10元迅猛上漲到現在的400至600元,比黃金還貴。在利益驅動下,非法獵殺野生林麝日益猖獗,致使數量直線下降。
“至2000年,鳳縣野生林麝種群數量已不足百頭。”縣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站站長李忠杰說,在調研論證的基礎上,鳳縣提出了“野生林麝保護與家庭養殖”雙輪驅動保護模式,一方面加強野生林麝監管巡查保護,一方面鼓勵農戶在擁有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》的專業化養殖公司旗下建立養殖分場,并對養殖的林麝進行信息登記、跟蹤記錄和終身標記。
經過多年實踐,鳳縣摸索出林麝野生變家養、馴養、繁育、活體取麝等經驗,加上縣上出臺了繁育一頭仔麝補助1000元、從外地引進一頭補助3000元、新建100間圈舍補助5萬元等多項扶持政策,很快使林麝養殖規模和數量逐年擴大。目前,全縣養殖林麝5400多頭,成為全國最大的人工養殖基地。
為了防止種群退化,鳳縣每年與四川片仔癀公司實行林麝種源調配和置換,并對每個林麝進行人工標識,建立譜系檔案,防止近親繁育,以保證種群質量。“如今,林麝可是咱農民致富的金娃娃。保護好它們,就是保護好自己。”留鳳關鎮溫江寺村林麝養殖戶阮小平如是說。據悉,目前鳳縣山里就有300多座規范化人工養殖場,遍布9鎮43個村。
養殖戶平均增收12萬元
據鳳縣科技局局長來彥平介紹,在2005年以前,由于繁育技術、麝香質量控制、疫病防控等養麝關鍵技術難題尚未完全掌握,死亡率高、不孕不育等問題,使養殖戶傷透了腦筋。當時,全縣養殖戶只有28戶,存欄324只,農戶養殖的積極性并不高。
為打破這一局面,鳳縣積極與省動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合作,分別成立了林麝科學研究示范基地、養殖技術研究中心,使林麝種質繁育、麝香提取等關鍵技術,逐步被養殖戶掌握。同時,該縣還先后引進四川逢春制藥公司、片仔癀麝業有限公司等7家大型養殖科研企業,投資建設林麝半放養基地和繁育中心,帶動當地農戶養殖林麝向規范化、標準化、科學化方向發展。
目前,全縣已擁有9家林麝養殖公司,林麝科研機構8家,規范化養殖基地40多座,家庭養殖分廠350余座,參與林麝養殖農戶達351戶。僅去年,鳳縣麝香產量就達23800克,新繁育林麝1215頭,產值達4375萬元,養殖戶戶均增收12萬多元。
規避養殖風險刻不容緩
據了解,雄麝從1歲就開始分泌麝香,3到13歲為分泌旺盛期,每頭雄麝一年平均可分泌麝香20克,按照每克400元計算,一頭雄麝一年可創造經濟價值8000元。而一頭母麝一年最少可產1頭麝仔,按照調配價格每頭麝仔達3萬元。
高利潤吸引著大量養殖戶進入林麝領域,致使麝仔供不應求,一頭麝仔調配價格從最初的6000元上漲到3萬元。價格的不斷抬升,致使該產業養殖風險不斷增加,是否會產生“泡沫化”,成為養殖戶最擔憂的問題。
為了避免仔麝調配價格無序抬升,鳳縣養殖協會制定出臺了林麝種源調配指導價,林麝調配必須由養殖公司向縣林業局提出申請,并且進行備案管理,對私自調配或惡意抬高調配價格的,取消養殖資格,問題嚴重的,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責任。同時,麝香的提取要在縣林業局的安排和監督下,由養殖公司統一進行,取出的麝香登記后封存,然后申報省林業廳,經專業人員審驗后,粘貼綠色標識,方可統一向有資質的醫藥企業銷售。
目前,全國麝香產量不足市場需求量的二十分之一,市場前景非常廣闊。眼下,鳳縣林麝養殖還只是初期發展階段,如何規避養殖風險,盡快做強做優林麝產業,讓林麝產業在保護中釋放更大“紅利”,仍是急需破解的課題。
手機:15596967858
郵件:1883574@qq.com
地址:延安市寶塔區東方明珠小區3號樓1單元12A